钢铁行业是检验中国去产能实力的一块试金石,然而迄今为止,这个部门的去产能形势并不乐观。
2016年已过去七个月,中国仅完成今年承诺的钢铁行业4,500万吨去产能目标的30%。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钢铁企业是僵尸企业。
人民大学的调查将僵尸企业定义为连续两年获得低于市场利息贷款的企业,意味着这些企业获得了地方政府或其他政府融资的支持。事实上,这些企业正是依靠廉价贷款维持生存的。
钢铁行业中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为51.4%,其次是房地产,为44.5%,建筑业为31.2%。
人民大学经济学家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扶持获得中央政府支持的钢铁等部门;随着去产能压力增大,地方政府往往会抗拒中央的去产能要求,因为这会影响到就业、地方经济增长和官员的晋升。
这种抗拒在最近的数据中有所体现。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要求钢铁行业去产能,但受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投机刺激的房地产市场反弹推动,钢铁行业6月粗钢日产量反而创下了历史纪录。房地产行业本身也存在产能过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本周告诉媒体,他预计钢铁价格最近的反弹不会持续。
人民大学的报告称,为了政绩和维稳,地方政府继续以各种形式向处于破产边缘的僵尸企业输血。报告称,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同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官员们将今年淘汰过剩产能进展缓慢归咎于冗长的谈判,这些谈判涉及到如何在中国28个省级政府之间分配去产能任务。
冯飞告诉媒体,中国仍有信心实现2016年产能削减目标。他还称,今年迄今淘汰产能工作进展符合预期。中国钢铁产量占到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
中国计划未来五年总计淘汰最多1.5亿吨钢铁过剩产能。行业分析师称,即便是这一目标也只占到全国钢铁过剩产能的10%,而目前过剩产能约占中国钢铁总产能的30%。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出口的增加也加剧了中国企业与海外公司及劳工团体的紧张关系,他们指责中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钢铁。
中国的反驳有些迂回:问题不在于中国生产了太多钢铁,而在于全球需求不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data,简称IMF)的数据,钢铁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高得不成比例,国企占中国企业债的比例约为55%,但在经济产出中的占比仅为22%。IMF数据还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为145%,2007年还不到100%。IMF称,这个水平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都是很高的。
在所有领域中,僵尸企业在人民大学2005至2013年间研究的80万家工业企业中占7.5%,低于2000年约30%的峰值,出现峰值后不久,中国就启动了上一轮国有企业重大改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呼吁国企在中国经济中继续保持核心地位。
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它们变成僵尸企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根据人民大学的研究,创立时间超过30年的公司约30%符合僵尸企业标准,而创立时间不超过五年的公司中仅有3%为僵尸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