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商品涨多跌少,部分化工品与基本金属大涨,截止下午收盘,沥青涨停,沪锡、玻璃涨逾3%,甲醇、沪锌、铁矿石、沪铜、PTA、热卷涨逾2%,跌幅方面,PVC下跌2.36%。
玻璃现货走势相对平和,月初以来保持稳中向上的趋势,呈现淡季不淡局面。截至上周,全国重点城市浮法玻璃均价为1503元/吨,较月初上涨25元/吨,涨幅为1.7%。作为全国风向标的沙河市场,玻璃价格较月初抬升10—20元/吨,目前沙河玻璃厂库报价在1300元/吨附近,从全年走势看,处于高位。与此同时,玻璃企业库存自11月以来平稳回落。中国玻璃期货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全国玻璃生产企业库存为3055万重箱,连续七周下滑,同比减少5.6%。在生产必须保持连续性的情况下,库存压力的释放是玻璃企业淡季积极挺价的信心来源之一。
本周就要进入腊月,下游加工企业停工放假,贸易商观望情绪加重,市场稳定局面将有所松动,玻璃价格或有一轮调整。不过,笔者认为,今年企业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都弱于往年,玻璃价格的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四季度以来,纯碱价格一路攀升,进而推高玻璃成本。中国氯碱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全国市场重质纯碱均价为2096元/吨,12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00元/吨,四季度以来累计涨幅更是高达700元/吨。纯碱价格上涨的背后,一方面是近两年纯碱产能收缩以及下游平板玻璃需求回升促使供需结构改善,另一方面是近期纯碱企业开工率受环保限制,部分地区货源不足。作为主要原料,纯碱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玻璃成本抬升,四季度以来玻璃生产的原料成本增幅约150元/吨,远高于同期玻璃价格涨幅。
短期来看,纯碱行业景气度回升势头不变,企业挺价意愿较高,纯碱价格有望继续上行,玻璃成本也将进一步抬升。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供给侧改革的发力令焦煤供应收缩,而下半年放开先进产能令焦煤供应逐步恢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生产炼焦煤3.56亿吨。其中,10月单月生产3750万吨,呈现继续回升态势。与此同时,10月进口炼焦煤515.9万吨。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而出口量减少,10月炼焦煤供应缺口收窄至462万吨,较9月下降82万吨。
供应逐步恢复,各个环节炼焦煤库存开始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六大港口炼焦煤库存为225.8万吨,虽然整体处于低位,但已连续数周回升。此外,大中型钢厂炼焦煤库存平均可用13天,较最低时的9天提高4天;样本钢厂及焦化厂炼焦煤库存达到872.23万吨,创年内新高。
近期受下游钢焦市场走弱拖累,焦煤价格明显承压,下游观望情绪浓厚,提货不积极,尤其是山东兖州地区,主流大矿库存猛增。焦煤库存激增,一是部分矿井今年的任务还未完成,目前正在赶工,近期产量较大;二是环保力度加大,煤矿发运受阻。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焦化厂仍然处于限产状态,限产幅度在30%—50%。“受环保因素影响,部分焦化厂被动限产,但也有部分焦化厂主动限产,以控制库存。即使在限产的状态下,很多焦化厂也感觉到了销售压力的增加。临近年末,焦化厂积极出货清库存,加之钢厂焦炭库存也已到达安全库存范畴,采购脚步放慢,焦炭价格预计继续走跌。”汾渭能源焦煤分析师刘燕君说。
“这两天黑色系品种的走弱跟明年深化供给侧改革不无关系。从政府加大环保督查力度、督查违规建设中频炉及电炉、推进宝钢和武钢兼并重组的情况看,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已经拉开序幕。而这,对原料焦煤形成利空。”张贵川说。
华中地区某钢厂人士直言,今年政府大力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而对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力度不足,叠加宽松的流动性及回暖的终端需求,市场供需错配引发煤焦钢产业链的上涨行情。明年国家会继续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淘汰低端、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减少对焦炭的实际需求,进而令煤焦钢产业链供需恢复平衡。产能逐步释放,库存累积,加之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焦煤市场承压。不过,春节之前,煤矿放假,而焦化厂和钢厂连续生产,短期内焦煤不存在大幅下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