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年产钢50万吨,如今已达600万吨;3年前厂区每月降尘量26.33吨/平方公里,如今仅12.48吨。这一“增”一“减”所反映的,正是福建三钢(集团)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绿色钢铁”的真实写照。
福建三钢(集团)建于1958年,地处闽中山区小城——三明,其既非原料产区,亦远离市场。但在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国钢铁“十八罗汉”之一的三钢,却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任务。
如今钢铁行业正经历严冬期,钢价卖不过“白菜价”。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环境治理能力不足问题日渐突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城市钢厂,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成为三钢谋生存、求发展必由之路。
但如何转?转到什么程度?三钢安环部部长郭光章至今仍然记得,5年前,董事长陈军伟将他叫到办公室,指向窗外三明市区的方向,斩钉截铁地说:“就要转到厂区和市区空气指标一样的程度!”
随后,三钢在厂区各个角落安装了摄像头,一旦拍摄到无组织排污,便直接“拷问”分厂负责人。第一年考核时,烟囱冒一次烟便扣掉厂长2000元,分管领导逐级处罚警告,半个月下来,整个集团罚金高达7.5万元。
“最开始也是阻力重重,但三钢把环保工作视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三钢总经理曾兴富说,如今回头看,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
为了解决旗下三明化工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三钢将钢铁板块副产的焦炉煤气引入三明化工公司,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使其原料从过去以煤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气为主。年减少原料煤43万吨,少排炉渣11万吨,减排废水98万吨。
“十二五”以来,三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77亿元,建成环保设施29台(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而这些减排的废弃物不但改善了企业工作环境,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郭光章告诉记者,通过排污权交易,预计这些废弃物会为企业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三明市环保局局长吴成球提供的一组数据,反映了三钢作为城市钢厂与三明市区的有效融合。以PM10监测为例,2010年,三钢厂区内监测数据显示为每立方米94微克,城市监测数据为每立方米80微克;而去年上半年,三钢厂区数据下降为每立方米56微克,基本接近于城区监测的每立方米55微克。
“在城市有这么大的钢铁企业,将治理污染做好实属不易。”吴成球说,三明城区有一条绿道,市民在此就可以看到三钢上空空气的情况,可以说三明市民都是三钢绿色转型的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