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从多个权威机构获悉,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未来我国将出台多项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在年内完善和更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以及出台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指南。业内普遍认为,打造跨省市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政策助力下,我国有望形成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不但能够大幅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确保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14年,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并指出这三大区域经济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至此,我国经济逐渐开启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大棋局”。
《经济参考报》记者已从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年内我国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扎实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召开京冀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定并出台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指南,完善和更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加速形成区域性的重点产业集群。
近期,工信部部长苗圩还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透露,将完善“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的指南及实施机制,加快形成因地制宜、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将“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建设与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结合起来,形成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协同创新的高地和优势突出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据悉,年内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指南,主要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领域,将依托长江经济带区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现有超过10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以打造跨地域的产业集群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从国外经验来看,欧美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比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德国的莱茵河经济带,在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均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集群,同时造就了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以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长江经济带具有多个优势产业,同时产业层次合理,区域内劳动力较为充沛,水资源、航运资源丰富,同时还贴近市场,是构建全区域产业链的合适选择地。他还认为,随着上述多个产业集群逐步成型,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将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并继续带动相邻区域协同发展。
为了加速区域性产业集群的成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也已展开行动。例如,上海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以上产业集群,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江苏省表示,将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15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10家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苏区域特色产业集群5家;广东省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万亿元,形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3至4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