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个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高点。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物价涨势温和可控,为货币政策预留了操作空间,市场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5月份1.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从影响CPI同比涨幅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食品CPI是主要拖累项,同比涨幅收窄至0.1%,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但仍然下降1.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食品价格中的畜肉类价格下降9.3%,影响CPI下降约0.4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6.7%,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同比较前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2.2%。中信证券分析师刘博阳认为,由于国内成品油提价影响,交通通信价格同比较上月大幅上涨0.7个百分点至1.8%,成为主要支撑。未来,全球经济回暖的趋势边际尚无变化,内外需均有持续扩张的势头,因此油价可能仍然会维持在70美元附近。
工业生产回暖
相比CPI的同比平稳涨幅而言,PPI涨幅则继续扩大,达到近4个月的高点。
具体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合计影响PPI涨幅扩大约0.6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PPI涨幅扩大,一是因为工业生产回暖和钢材市场需求较旺,带动黑色金属类产品价格上涨。二是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石油和天然气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除当月新涨价因素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17年5月PPI环比降幅0.3%)也是造成今年PPI显著回升的重要原因。
降准仍有空间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在通胀相对温和、生产依然较好的情况下,短期内,经济基本面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货币政策依然维持稳健中性。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处于信用收缩过程中,资金来源可能对投资形成掣肘。
“央行有可能再次推出降准置换MLF操作。”花长春认为,货币流动性短期内或边际趋松,以对冲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带来的被动收紧压力。从CPI数据及走势来看,通胀料维持低位,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点仍在于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
在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尽管目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逐步抬升,但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利率依然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高度取决于PPI,PPI同比下行缓慢将使实际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这意味着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利率水平并不算高。面临金融监管导致的信用收紧,央行运用传统量价手段进行调节的空间有限,运用降准替换MLF、扩大MLF抵押品范围等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很重要。
|